〈03〉無邊環蛺蝶幼生期的型態、生態及寄主專一性介紹👨‍🏫

(圖/文 呂晟智)
(原文作者:徐堉峰、呂晟智、黃行七、梁家源、黃嘉龍)

        2012年的8月26日,筆者一個人跑去埔里亂晃找蝶,那時的綠生農場還是個當紅蝶點,每到埔里賞蝶時是必定造訪的,但我也忘記那一天是蝶況不怎麼樣,或是有其他原因,總之我從綠生農場逛到了隔壁的南豐國小,毫無預警的、一隻無邊環蛺蝶翩翩的停在面方不遠處的不明植物樹葉上,稍微移動一下位置,把一顆卵產在葉尖,然後再翩翩的飛走。當時無邊環蛺蝶的幼生期及寄主紀錄仍然未明,因此彼時內心的澎湃實在是難以形容,當下小心的把植物和卵帶回臺北交給師大生科系的徐堉峰教授,徐老師一方面說明這個植物是糙葉樹,另一方面也很高興自己的懷疑終於獲得證明,他早在數年前的野外調查中見過無邊環蛺蝶在糙葉樹附近徘徊而心生懷疑,這次的發現也讓他確認目標及研究重點。接下來,徐老師、本會的行七大哥還有其他的作者們努力的在每次的田野調查中探尋更多的樣本,查詢完整的文獻,認真的養蟲及紀錄,經過8年的努力,最後把研究的成果刊登在期刊上。

        以下節錄的內容來自徐老師研究團隊發表於ZOOTAXA的文章Immature stages of Neptis reducta Fruhstorfer, 1908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Neptini): morphology, ecology and food specialty,針對文章中的前言及討論進行翻譯說明,提供蝶友做為參考。

(攝影/呂晟智)
(攝影/呂晟智)

前言
       臺灣目前確定紀錄的環蛺蝶屬共有14種,其中7種為一年一世代、分布於山地的物種,其他7種則是多世代,海拔分布梯度涵蓋低海拔地區的物種,這7種多為常見種,有著完整的寄主及生活史紀錄,只有無邊環蛺蝶是例外,此物種長期被視為特有種,但近年在泰國及越南南部已有發現族群,過去曾有數位作者紀錄了無邊環蛺蝶的寄主植物,但考量其文章中呈現的成蝶及幼蟲形態導致這些寄主紀錄存疑,因此作者群針對無邊環蛺蝶進行了8年的廣泛寄主植物調查,僅在糙葉樹上找到本種的幼生期,而本種也是截至目前為止發現唯一一種專食糙葉樹的鱗翅目昆蟲。

(攝影/呂晟智)
(攝影/呂晟智)

討論

         過去內田春男Uchida曾經紀錄鼠李科的雀梅藤及清風藤科的阿里山清風藤為無邊環蛺蝶的寄主,但是其幼生期的型態顯為斷線環蛺蝶,五十嵐邁Igarashi及福田晴夫Fukuda也曾經紀錄大麻科的山黃麻為無邊環蛺蝶的寄主,但其幼生期的形態顯示這些記錄均為細帶環蛺蝶,此兩種環蛺蝶皆為廣食性的物種,而上述的寄主紀錄來自不正確的幼生期鑑定,本研究確認無邊環蛺蝶為單食性的物種,至少在臺灣僅取食糙葉樹,而此種專食性的特色可能也可解釋為何無邊環蛺蝶比其他的多世代環蛺蝶要來得稀少。糙葉樹屬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植物,包括馬達加斯加、墨西哥、印度,東至日本及所羅門群島,南至澳洲皆分布,然而這一屬的植物甚少被鱗翅目昆蟲利用,經過寄主植物資料庫的查詢,僅有3筆蛺蝶科 (韓國的大紫蛺蝶、澳洲的Phaedyma shepherdi、幻紫斑蝶)以及1筆夜蛾Phalera angustiprnnis取食的紀錄,其中大紫蛺蝶為大家熟悉取食榆科朴屬植物的物種,取食糙葉樹的紀錄應屬於例外的偶發事件;Phaedyma shepherdi則為廣食性的物種,取食錦葵科、紫草科、豆科、大麻科等植物;幻紫斑蝶取食一般都取食夾竹桃科及桑科的植物Phalera angustiprnnis則會取食糙葉樹屬以及榔榆,且以上皆非專食糙葉樹的鱗翅目物種。綜合以上紀錄,無邊環蛺蝶是目前首次確認專食糙葉樹的鱗翅目種類,雖然目前無邊環蛺蝶的已知分布範圍是臺灣以及中南半島,然而考量糙葉樹的分布廣及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或許無邊環蛺蝶的分布比現時已知的範圍更廣。

         除了無邊環蛺蝶,本研究也發現兩種會取時糙葉樹的環蛺蝶屬物種,分別是細帶環蛺蝶及小環蛺蝶,已知細帶環蛺蝶是一種廣食性的種類,而小環蛺蝶主要是以豆科植物為寄主,但也可以取食榆科、大麻科、鼠李科、梧桐科,這三種環蛺蝶在糙葉樹上的棲位差異有待後續的研究闡明。

歡迎分享,若有需要轉載或他用,請與我們聯繫!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